外在和内在

| 分类 随笔  | 标签 学习 

  每次看到路边花朵卯足劲儿开的时候,就会想起同济的樱花大道。那时候还是大一,整个春天都在为着高数下的那四学分穿梭于同济的南北校区之间。有一次在路上室友兴起,就问我要不要就赏樱花为题各作诗一首。那时的我还是颇自恃有点小才的,再加上之前还为另一个室友写过一首藏头情诗,就欣然接受了他的挑战。

  至于我后来写了篇什么狗屁不通的东西,现在已经是一点都不记得了。只记得当我煞有介事的把自己的YY的东西给室友看的时候,换来的是室友很不屑的嘲笑:“你这么写,太酸腐了。”然后室友就随口念出了他作的诗:

  一片两片三四片,
  五片六片七八片。
  赏完樱花打多塔,
  打完多塔吃泡面。

  我们两的诗到底谁做的好,已经是再显然不过的了。我的那首,也就像樱花的花瓣一样,烂在泥土里再也寻不见痕迹了。而他的这首,却总能让我毫不费力的就想起来了;敲在电脑上的时候,还要引得我自己在一边哈哈的傻笑。

  大概就是自那次以后,我就不怎么喜欢再去写古诗词了。无外乎就是一些半通不通的文言词汇,搜肠刮肚把自己背过的那几个句子修改一下,然后生硬的套用一些已经被古人用的稀烂的典故和意象。这还不算,为了对仗、押韵和平仄,已经好不容易写好的句子还要从头到尾再蹂躏一遍。追溯一下,自己的强迫症只怕也有很大的原因是当年凑诗凑出来的。

  但凑出来的这种东西,怎么看都像是无病呻吟。唯一的用途,就是在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面前把自己的逼格装的很高而已。

  记得大二有一段时间,自己非常热衷于对新东西的学习。那时候的兴趣就是整天疯狂的涉猎各种花哨的语言、类库和其他的技术知识。而且整天埋头于接触新的事物,让自己极其的充实和兴奋。在接触了各种Linux的发行版后,这种势头更是发展到了一种难以遏制的程度。大把的时间,总会花到配置各种界面、特效和软件上。

  其实现在想想看,这种行为和高中时后对作诗的喜好根本没什么不同。不够成熟的自己,都是被事物精致的表面说迷惑,而忽视了对实质性东西的学习。把时间都耽搁在怎么搭花架子上,最后的结果就是让自己裹足不前。

  可把这个问题转换成男女问题后,我相信很多人还是会沉吟半晌给不出答案来:究竟是漂亮更重要,还是内在更重要?理智告诉我们是后者,但一旦去遵循“内心”的选择,结果大概往往不是如此。

  突然想起在上了大学后,有一次和高中同桌发短信。她回我短信时说:“你到现在还是这么喜欢拽文。”到现在我都不明白,她究竟是在夸我才情依旧,还是在感叹我仍旧是那么的不成熟。


上一篇     下一篇